新浪资讯
来源:微信
作者:王文志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席记者)
昨天,网上有条很热的新闻:新婚之夜,一对新人铺开纸张,工整地抄下党章,给洞房花烛夜留下美好记忆。
看到“新婚之夜抄党章”的标题时,我直观的反应有三:一是恶搞,逗人一乐的段子而已;二是重提文革时期的奇闻旧事;三是事发于“政治挂帅”的某邻国。
当朋友圈很多人转评这事,我打开细看才知是条新闻,有名有姓,有图有真相。新郎是南昌供电段南昌西供电车间助理工程师李云鹏,新娘是该局段检修车间助工陈宣池。不少新闻和门户网站都转载了,结合个人经验,基本可以判定,这不是假新闻。
一时不免愕然。我最强烈的冲动不是写这篇你正在看的评论,而是另一篇文字,题目就叫《论婚前检查的必要性》。
结婚本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新婚之夜更是一个充满温馨浪漫的时刻,所谓“洞房花烛夜,良辰美景时”,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呢。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这个时候,抄写什么都不大合适。一定要在此时抄写点什么,大抵只有两件事说得过去,一是“婚姻忠诚保证书”,二是结婚当日所收的份子钱。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新婚之夜,文人雅士闹腾点什么,也不是没有。比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新婚夜赵明诚揭开罗帐要与新娘李清照言欢,李清照却要用谜语考新郎官,试试其才情。她说 :“我有一个字谜,君若猜中,方可入帐。若猜不中,就只好请君到厅堂里自度良宵了 。”——有点酸,但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而今天的这对新人,新婚之夜抄党章,既不合适,也少了那么一些情趣。新郎新娘或是党员,或是预备党员,或是积极分子,或是普通群众,抑或是书法爱好者,新闻中没有交代。但我丝毫不怀疑,他们是有政治觉悟的,对党有深厚感情,对党章有深切认同。在新婚之夜这个特别的时刻,恭恭敬敬抄党章,是一种信仰的体现。我历来认为,一个人有真正的信仰,只要他信仰的不是邪教,都值得敬重。我甚至认为,党章是神圣的,眼下我们党内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恰恰是执行党章不够好的表现。
新婚之夜一定要抄写党章,尽管不大符合常情常理,但人家也不是没有那个权利。但具体到这对新人,蹊跷颇多。新婚洞房,旁人闹完之后,便是个极为隐秘的地方,容不得第三人涉足。那么,这对新人抄写党章的画面,是谁拍摄的?当然,如果你一定要说是人家自拍的,也不是说不过去。即便是自拍,又是谁拿到报章上宣扬的呢?因为这张图片的首发者,似乎是南昌铁路方面的官媒,而非新郎新娘在自媒体上晒出的。
由此基本可以断定,这幅新闻图片是第三者拍摄的。说实话,仅从拍摄水平看,很蹩脚,摆拍痕迹太重,漏洞也太大。难不成拍摄者潜伏在洞房里偷拍?因此基本可以推定,有人导演了“新婚之夜抄党章”这出戏。
那么,这就颇有意味了。当地某些官方或者官媒搞这么反常理甚或反智的一出,引来嘘声一片,究竟意欲何为?你到底是宣扬了治下政治学习蔚然成风、成效卓著,还是在揶揄神圣的党章?
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平凡的世界》 里的两口子孙玉亭和贺凤英。两人过日子都不行,特长都是轰轰烈烈搞革命,是革命家庭、政治家庭。我没经历过文革年代,想必当时这类家庭不止一个两个。但是不管怎么说,那毕竟不是正常年代里的不正常家庭生活。就好比“过革命化的春节”,大年初一要吃忆苦思甜饭,要下地拼命劳动,一年到头也不许辛劳的人们轻松快乐几天,不近人情,不得人心嘛。
但凡一件事情,做过了就是装逼,就令人生厌,就适得其反。具体到这对新人,思想政治教育当然要做,理论学习当然也要搞,但何苦连人家新婚之夜都不放过?政治学习的声誉和境界至于如此难堪吗?
“新婚之夜抄党章”,让我看到一种泛政治化。今天,官方不再强调政治挂帅了,但中国社会泛政治化的倾向根深蒂固。只要泛政治化盛行,社会内部的活动都会笼罩上政治面纱,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做一切事都要提炼和体现出它的政治意义。换言之,没有政治意义的事就没有价值。在某些人眼里,热热闹闹结婚就不是正常的,掺杂点“政治味精”,就符合他们的口味了,甜蜜蜜的,美滋滋的。
理论和历史的经验教训都说明,泛政治化不是一个好现象,它派生出许许多多的恶果。至少我们热议的那对新人,泛政治化令良辰美景虚设,也让人大倒胃口。结婚就要浪漫,这是常识;新婚之夜也要讲政治,就是反常识,不是幼稚荒唐,就是有政治私心。
对于泛政治化,我们应当保持警惕。因为只要它盛行,势必导致整个社会将大量资源和精力都用于搞政治,根据要素的边际效益递减原理,这种资源的配置必定效益低下。泛政治化还必然导致人性冷漠,久而久之,牺牲人性会成为社会的通行选择。泛政治化的一大特点是曲意逢迎,必然的结果便是撒谎和造假成风,造成国民虚伪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