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晚8:00,昆明聂耳交响乐团2024-2025音乐季第二场惠民普及音乐会“双城记”在云南省大剧院音乐厅精彩上演。
“双城记”音乐会特邀指挥纪玉珏执棒,由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四川爱乐乐团联袂呈现两支乐团历年来的原创委约作品,是一次滇川两地文化的深情交融,在默契的合作中共同谱写了一段关于文化交流的佳话。
作为国内重要的职业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四川爱乐乐团积极履行普及高雅艺术、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社会责任,始终坚守在创作与推广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前沿。“双城记”音乐会17首演出曲目均为两支乐团的原创委约作品,上半场展示了川蜀情怀与壮丽史诗,下半场则展现了云岭风情与民族意蕴。这些作品不拘于传统,而是巧妙地融入当代音乐元素,通过管弦乐的表现力展示出对时代的感知与回应。
上半场:川蜀情怀与壮丽史诗
叶小纲的《锦绣天府》通过多乐章结构,用交响音符勾勒出川南的山水风光与凉山的民族风情。在两支乐团的合奏下,《梦回川南》与《凉山风情》以丰富的色彩与饱满的质感,生动呈现了川蜀的雄浑与地域文化的独特性。纪玉珏在作品中展现了她对于音色的精准把控,乐团奏出的每一个音符仿佛带着光影穿行于大地,弦乐的绵延起伏和铜管的磅礴交织,音响层次分明而流畅,观众仿佛置身于川南的山水之中。
《巴蜀古韵·三星堆》围绕三星堆的古老文明,利用管弦乐、川剧戏歌等多种音乐形式交织出一幅瑰丽的历史画卷。《纵目青铜》与《太阳神鸟》充分展示了三星堆神秘与瑰丽的双重魅力,音乐家们在纪玉珏的引导下,以富有层次的音色和充满张力的表达,将这段古老的文明生动再现。两团音乐家们默契配合,将古蜀文明的艺术魅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部史诗性作品,张千一创作的《长征》组曲通过深情的旋律与恢宏的结构,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篇章。在《征途》和《大会师》中,乐团展现了如潮的管弦乐层次与激昂的情感,描绘出历史的波澜壮阔。尤其是铜管的呼应与弦乐的推动,让人感受到长征路上的坚韧与豪迈,激发出观众心中的敬仰之情。
下半场:云岭风情与民族意蕴
《云之风》印象集是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于2024年推出的原创作品,代表着云南新生代作曲家的实力,由胡星宇、李中书、马辉、黄海弢创作。“序”描绘出云岭山川的壮美,“火”则通过激烈的节奏展现了云南各民族的热情与活力。纪玉珏对这部作品的处理准确而细致,带领乐团以高度的控制力表现出云南音乐文化的当代性,使作品既保留了民族韵味,又展现了前卫的艺术视野。
胡星宇改编自云南民歌的管弦乐《小乖乖》,带来了纯真的音乐趣味。纪玉珏在指挥中将作品的轻盈感和抒情性把控得恰到好处,音乐家们的演奏则赋予作品温暖而纯粹的质感。
刘晓耕创作的管弦乐《哦然》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尤其是当两支乐团的音乐家们在台上齐声喊出“呼萨嘿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强烈呼应。两团燃情演绎,将这份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跨越地域界限,传递给了台下观众,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交响组曲《阿诗玛》中的选段《回家-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通过作曲家邹野的改编创作。重新诠释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音乐家们的演绎准确传递出作品的质朴与怀旧之感,让人感受到“回家”二字的温暖与亲切。《翠湖春晓》则以昆明的翠湖为灵感,通过管弦乐的细腻表达出早晨的生机与活力,尤其是乐团在弦乐的层次变化中,仿佛可以看到晨光初照的翠湖,湖面波光粼粼,柳丝轻摇,鸥鸟呢喃,感受着春风拂过带来的花香……
《小河淌水》在张朝的改编创作中焕发出新的神采,音乐家们通过细腻的演奏再现了这首经典的云南民歌,犹如潺潺流水般柔美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为压轴曲目,由胡星宇改编创作的《金蛇狂舞》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管弦乐的表现力,于乐团强大的音响效果支持下,充满张力的音符为整场音乐会画上了华丽的句号。
指挥纪玉珏对作品的深刻解读和精湛的音色把控令人印象深刻,她将每部作品的细节都完美地呈现出来,音色之间的转换与对比自然而富有层次感。特别是在《巴蜀古韵·三星堆》中的表现尤为出彩,她将复杂的音响效果梳理得井井有条,使作品的每一层音色都鲜明且富有意义。纪玉珏不仅注重音色的丰富性,更在音乐走向与张力的把控上游刃有余。在《哦然》中,纪玉珏把握住了作品中民族精神的情感递进与内在张力,通过乐团的精湛演绎,让音乐充满感染力。随着音响的层层递进,纪玉珏引领乐团逐步将情感推向高潮,塑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这种对作品的敏锐解读不仅展现了她对民族音乐的深厚理解,也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她作为中国本土培养出的优秀指挥,所具备的艺术造诣与文化使命感。
演出结束后,纪玉珏对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四川爱乐乐团音乐家们的出色表现和职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她特别提到,两团音乐家不仅展现了优秀的专业实力,更以开放的态度和默契的合作精神,在“双城记”音乐会中共同创造了超越地域和文化的艺术呈现。这种协作,正是两团音乐家之间深厚友谊的体现,更是滇川两地音乐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
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音乐家们加演了三首风格鲜明、内涵深刻的作品。《滇池圆舞曲》与《成都成都》分别代表了云南昆明和四川成都的城市底色,将两地的音乐文化融入同一舞台,体现了双城文化的交相辉映;《灯火里的中国》以深情且充满希望的旋律,讴歌了新时代中国的繁荣与梦想。返场曲目的演奏不仅延续了“双城记”音乐会的文化内核,更通过滇川两地音乐的交融与延展,为这场艺术盛宴注入了更多的民族情怀和时代温度。观众在享受高水准演绎的同时,也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美好与希冀,这正是“双团和鸣”最深远的意义所在。
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标志着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四川爱乐乐团首次深度合作的圆满实现。四川爱乐乐团团长王晴表示:“非常高兴能和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共创‘双城记’音乐会,开启滇川音乐文化交流合作新模式。此次,川曲入滇,我们向云南人民带来四川的声音,同时也感受到彩云之南丰富的民族文化。12月,滇音进川,我们热烈欢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回访成都,共奏滇川文化和谐共生的乐章,让这份跨越地域的艺术情谊更加深厚绵长。接下来,我们将与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深化交流,提升两团艺术人才的专业技能;探索共同委约新路径,携手打造高质量原创佳作,丰富两地文艺创作的生态,扩大文化影响力,合力推动西部交响乐事业蓬勃发展。”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团长柴沁园向四川爱乐乐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言道:“云南与四川,山水相依、文脉相连。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四川爱乐乐团携手打造‘双城记’音乐会,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均衡分配,将四川和云南的优秀交响乐作品带给广大观众,织造出艺术共享的空间和文化承接的纽带。‘双城记’音乐会呈现了两支乐团历年以来的原创交响乐佳作,不仅是对中国交响乐作品的推广,更是新时代语境下以音乐促进文化的互鉴与融合。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致力于探索多元、创新的乐团发展路径,不断拓宽音乐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通过这次与四川爱乐乐团的合作,促进了两团之间的深厚友谊与交流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四川爱乐乐团立足西部,在普及高雅艺术、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繁荣发展方面始终坚守的初心。”
“双城记”音乐会是一曲跨越地域的文化交响,呈现出共生共荣的艺术图景,彰显了昆明聂耳交响乐团与四川爱乐乐团在新时代语境下共同致力于推动西部交响乐事业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两支乐团以开放的态度和创新的实践,为西部文化合作开辟了新的可能,并通过高质量的原创作品,讲好家乡故事、中国故事,丰富了中国交响乐的表达维度。这场“文脉相连、双团和鸣”的文化交响,既凝聚了滇川两地的文化智慧,也为中国职业交响乐团的未来发展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典范。
让我们共同期待即将到来的“滇音进川”,在延续佳话的同时,再谱“双城记”的美好篇章。
(撰稿:冯薇薇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特邀乐评人)
逐娇绘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