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以香港街头说书人在街头讲述“13郎”的故事开始。作为南海县大户人家江太史公的十三子,江誉镠自幼顽皮,放荡不羁。江家早年在南海县家境殷实,太史公(13郎父亲)一共取了十二个老婆,最喜欢在家宴请当地各界名流。
在这样的家境中长大,13郎从小不仅不缺吃穿,更是可以经常看到粤剧名家的表演,这直接影响到了他接下来戏剧化的一生。如果能用一个字形容他的性格,那就是“痴”。
在心爱的人面前,他是情痴,可以跟着香港求学期间舞会上偶遇的上海大小姐一个人跑到无亲无靠的上海。即便遭遇女孩家人的冷眼相对,他也在上海呆了两年。
在心爱的戏剧上,他是戏痴,死守原则的金线,对剧本对演唱者要求严苛。性格直来直去的他会直接评价他看不上的名角:“他唱戏像个要饭的。”让对方派来约稿的人十分难堪。
最初进入粤剧这一行也是得益于他直来直去的性格,在粤剧名角薛老五的一次表演中,13郎一直在台下跟着唱,演唱中每一个起承转合的点做的甚至比当天台上状态欠佳的薛老五都到位。在薛老五下台之后,13郎一直跟到后台,丝毫不避讳的问薛,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影响到了表演,有些地方发挥的不太好。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艺人,薛老五对13郎的问题大方承认。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当天后台13郎递给了薛老五自己撰写的剧本,从此之后,13郎正式成为了名角薛老五的御用编剧,两人合作的戏红遍整个粤剧圈,南海十三郎一举成名。
戏痴大概就长这个样子吧
战后最成功的粤剧编剧大师唐涤生尚未成名时找13郎拜师学艺,13郎感受到了这位小兄弟的才华。在唐涤生拜师敬茶时,生性顽皮的13郎还戏弄了对方,往杯子里吐了一口痰。其实,这只是他对自己看得上的小兄弟开的一个小玩笑。
对真正懂行又才华横溢的唐涤生,13郎对他道出了很多对别人不会说的真心话,这些话是他心里关于编剧这个行业的金线:敢爱敢恨,敢作敢写,模仿我是没有用的,要化成自己的东西,整天想着成名是写不出好剧本的。
除了13郎自身令人唏嘘的人生之外,这部电影最精彩的一些部分大多来自13郎和唐涤生这两位大师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前辈们那种令人敬佩的风骨。
“我要证明文章有价,再过三十年五十年,没有人会记得那些股票,黄金股票都是过眼云烟。但一个好的剧本,五十年,一百年,依然有人欣赏。”
“你那么有文采,用不着写那么俗气的剧本来迎合观众。”
“眼光放远一点,观众的水准越来越高。”
再看看如今的创作初衷和水平,当代的创作者们都应该感到惭愧。“不忘初心”大多数时候也只是一句好听的标语。
然而,真正的天才往往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像唐涤生一样早逝(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42岁),另外一种就是像南海十三郎一样疯了。
直来直去放浪不羁的性格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失势的时候,不会卑躬屈膝的13成了编剧圈子里没有人接近的那一个。直到最后非常落魄流浪街头,他还始终信奉“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内心干净”。
上海大小姐嫁给了别人,理想主义的坚持抵不过历史风尘,再加上亦徒亦友的唐涤生的早逝,13郎精神开始崩溃,已经不再在乎世俗的一切。晚年,他曾三次被送进精神病院,另外有几年是在佛堂度日。
1984年,江誉镠最终在青山医院病逝,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这部电影的最后,制片方在屏幕上打出的字是“献给全港编剧,共勉”。在笔者看来,这部片子可以献给所有领域的创作者,无论你是编剧,作曲人,作家还是画家,十三郎在创作上画的那条金线都应该令所有创作者时刻谨记。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请赶快把它列入你的必看电影名单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