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仿佛天性爱哭,许多家长贪图省事,为了尽快让孩子安静下来会向孩子妥协,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逐渐养成孩子任性、不讲理、遇事就哭的性格;还有的父母则是直接采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让孩子产生自闭自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呢?
小思老师建议:父母得先明白孩子为什么哭,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解决。
1、有需求的哭(吃糖、买玩具)——不妥协
孩子在幼儿时期就懂得通过哭来传递信息,告诉父母自己“饿了、不舒服、要上厕所”等;随着慢慢长大,不少“小机灵”发现只要自己一哭,爸爸妈妈就会顺从自己,那些平时不让吃的零食,那个不给买的玩具都到手了,为了获得更多关心和想要的东西,他们会直接用“哭闹”来获取。
因此,在孩子无理哭闹时父母不要随意妥协,更不要因此而感到心烦意乱对孩子大发脾气,我们只需要暂时忽略孩子的哭闹,在一旁静静观察孩子,或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自己先去做自己的事情;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尝试沟通,让孩子知道父母尽管不同意他的做法,但依然不会离他而去。
2、发泄性的哭(委屈、难受)——要接纳
当孩子哭闹却没有说明他的需求时,那他可能在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体谅并理解孩子,让孩子尽情地哭一场后再慢慢沟通,也可以教孩子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来调解情绪。
不要一味地劝孩子“别哭了”,或者呵斥他“没事一直乱发脾气,马上停止”,这样不具【同理心】的做法不仅不能缓解孩子哭闹的情况,还会让孩子误以为爸爸妈妈不关爱自己,不理解自己。
身为父母的我们倍感压力,但孩子也有自己的小情绪,要是负面情绪一直得不到宣泄或者释放,孩子的心情就会越来越郁闷,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差。
3、敏感性的哭(感统失调)——要包容
不少感统失调的孩子会有情绪不稳定、胆小、紧张等表现,所以常常会不自主地哭泣,长久下去班上的小朋友会觉得他有点“奇怪”,难于沟通,不愿意跟他做朋友,这样孩子敏感的内心会更不舒服,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可以在家给孩子玩触觉训练小游戏(踩指压板、爬平衡步道)、做抚摸训练(拥抱、玩沙子),或者通过专注力训练来改善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感统失调的症状。
小思老师总结:面对孩子哭泣一定要冷静,多沟通多关爱,让孩子健康成长。